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战后的教育改革
  • 报告作者:安方明 张琦 徐丽群
  • 报告字数:8510 字
  • 报告页数:14 页
  • 所属图书: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
  • 图书作者:安方明 张琦 徐丽群
  •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的教育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科学的进步是其直接的原因。50年代后期,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这就推动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出现大发展、大改革的新局面。世界形势要求各国必须把握住这个时机,对本国教育进行及时改革以适应新需求。苏联也未放过这个时机,及时地进行了教育改革。当然,5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教育改革,还有它内在的直接的原因。30~40年代普通中学数量少,其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但是到了50年代,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中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高等学校容量有限。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共青团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凡是入学的儿童都应该准备去进行有益的劳动。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丧失了2000万人的生命,因而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需要动员青年尽早地参加劳动。因为当时的学校教学和生活脱节,不能完成毕业生立即参加生产的任务,所以这次教育改革必须从教育制度上加以改革,纠正偏重知识教育而忽视生产劳动教育的倾向,以适应当时升学和就业形势的需要。1958年9月21日,赫鲁晓夫提出的《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
>>
作者简介

安方明: 北京市人,教育科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1984年由国家公派到苏联留学,1991年1月由苏联最高学位委员会授予教育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科研成果:译著《胸怀祖国》(苏霍姆林斯基著,与刘爱琴合译),专著《教学改革新论》,论文集《人的持续最佳发展》(主编:黄楠森),大型辞书《世界教育大事典》苏俄卷主要撰稿人。发表论文共30余篇。

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利用与发展研究。

徐丽群: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