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空间、族群分布与文化分异——闽粤赣客家民居建筑比较研究
- 报告作者:宋德剑
- 所属图书:山海之间
- 图书作者:麻国庆
-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9721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和区域历史研究趋势的加强,客家历史文化研究成为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客家文化研究已经从原先重视客家历史源流向重视客家历史文化的不同要素的研究方向发展。然而从一定意义而言,客家文化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概念,其所涉及的地域非常广泛,因此究竟客家文化的核心抑或特质何在,一直是客家学界讨论的焦点所在。以客家民居建筑为例,历史上存在于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形式各异。赣南地区是围屋,闽西地区是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和区域历史研究趋势的加强,客家历史文化研究成为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客家文化研究已经从原先重视客家历史源流向重视客家历史文化的不同要素的研究方向发展。然而从一定意义而言,客家文化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概念,其所涉及的地域非常广泛,因此究竟客家文化的核心抑或特质何在,一直是客家学界讨论的焦点所在。以客家民居建筑为例,历史上存在于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形式各异。赣南地区是围屋,闽西地区是土楼,粤东地区是围龙屋。然而何种建筑形式可作为客家建筑的代表,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这些解释由于考察的视角不同,因而至今关于何种建筑是客家的标志性建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由于客家被认为是一个由北方迁徙而来的动荡离散的族群,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的讨论,论者多强调其重视防御功能,加之大家“认为”客家为一北方而来的中原汉人演变而来的族群,因而将客家民居重防御功能的特色溯源到魏晋时期北方的坞堡建筑。一些学者更是将闽粤赣客家聚居地的围屋、土楼、围龙屋乃至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