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李宁利
- 所属图书:山海之间
- 图书作者:麻国庆
-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3149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
“自梳女”是19世纪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独身女性群体。清末民初时期,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衰退,迫于生计,大量的自梳女以及未婚少女(后来这些人多数也成为自梳女)出洋,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做“住家工”,新加坡人称为“妈姐”。据报道,在1886~1934年赴新加坡的自梳女仅顺德均安镇沙头村就有500多人1851368,其他地区也当不在少数。对于出洋佣工自梳女群体的研究,香港学者曹玄思曾对现今仍居住在香港的群体做过报道1851370。而到新加坡做佣工的自梳女群体,从20世纪70...
“自梳女”是19世纪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独身女性群体。清末民初时期,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衰退,迫于生计,大量的自梳女以及未婚少女(后来这些人多数也成为自梳女)出洋,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做“住家工”,新加坡人称为“妈姐”。据报道,在1886~1934年赴新加坡的自梳女仅顺德均安镇沙头村就有500多人1851368,其他地区也当不在少数。对于出洋佣工自梳女群体的研究,香港学者曹玄思曾对现今仍居住在香港的群体做过报道1851370。而到新加坡做佣工的自梳女群体,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她们退休返乡,居留在自己的家乡——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这一群体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还拥有与普通“姑婆屋”不同的“冰玉堂”作为自梳姊妹们聚会的场所,足见该群体的特殊性。近20年来有关自梳女的起源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1851377,但该群体与新加坡环境、文化的互动关系——文化调适问题,尚未有人提及。本文拟从文化调适的角度,分析自梳女到新加坡佣工的原因,探讨自梳女作为一个群体,如何在异地他乡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她们怎样恪守自己不嫁的誓言,保存自己“冰清玉洁”之躯(而不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沉沦),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