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研究——《佛教戒律与中国古代道德法律的相互影响》成果简介
报告字数:3602字
报告页数:6页
摘要
上海师范大学严耀中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戒律与中国古代道德法律的相互影响》(批准号为03BZJ003),最终成果为专著《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课题组成员有:姚潇鸫。道德与法律是连接社会的两大纽带,它们反映着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众所周知,中华的法律和道德理论自有其独特的系统。另一方面,佛教戒律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中国社会所认可的成系统的外来行为准则。由于佛教戒律又具备了道德与法的双重特征,所以自2000年前佛教传入中土后,在中国社会里与文化中与之对应...
上海师范大学严耀中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戒律与中国古代道德法律的相互影响》(批准号为03BZJ003),最终成果为专著《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课题组成员有:姚潇鸫。道德与法律是连接社会的两大纽带,它们反映着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众所周知,中华的法律和道德理论自有其独特的系统。另一方面,佛教戒律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中国社会所认可的成系统的外来行为准则。由于佛教戒律又具备了道德与法的双重特征,所以自2000年前佛教传入中土后,在中国社会里与文化中与之对应的道德和法亦互相影响,不断融合。本课题研究之目的就是充分探讨这种相互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并揭示它们彼此融合的过程,因此本课题的最后研究成果是一部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史。本成果认为,宗教规范是为实现宗教信仰服务的,所以宗教约束中行为准则的指向实质上也是整个宗教形态的走向。因此研究中国佛教戒律的种种发展演变,对我们了解中国佛教的实际面貌,了解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实际作用,可以说至关重要。戒律是在广义上成为宗教道德的表现形式,因为戒律的设置主观上针对人性中缺陷而来,是对自我的克制和对追求完美境界的鞭策,这样就为宗教道德的展开奠定了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