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研究——《晚清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的建立——以汉学为中心的研究》成果简介
报告字数:2762字
报告页数:5页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检秋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的建立——以汉学为中心的研究》(批准号为04BZS036),最终成果为专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清末民初政治鼎革,而学术上一脉相承。清代学术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发挥了巨大作用,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清代学术流派众多,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术主流是汉学,故该成果以汉学为中心来考察晚清学术传统。通过研究众多汉学人物的专门著述及笔记、书信、诗文等,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常州学派、维新派今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检秋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的建立——以汉学为中心的研究》(批准号为04BZS036),最终成果为专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清末民初政治鼎革,而学术上一脉相承。清代学术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发挥了巨大作用,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清代学术流派众多,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术主流是汉学,故该成果以汉学为中心来考察晚清学术传统。通过研究众多汉学人物的专门著述及笔记、书信、诗文等,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常州学派、维新派今文家、清末正统汉学家、国粹派古文家等汉学群体的学术主张、治学特色及成就,不仅对以往颇受重视的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章太炎、刘师培等人进行了新的评析,而且研究了目前涉及不多的汉学家,如陈寿祺、刘宝楠、陈澧、邹伯奇、王闿运、孙诒让、王先谦、叶德辉、苏舆等人。该成果考察了汉学与宋学由对峙转向调和融合的变化,揭示了晚清汉学的经世致用趋向,也分析了汉学与西学的融合会通及清末学术多元化格局。在研究汉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上,该成果系统地梳理、总结了晚清汉学传统的具体内容及其衍变,认为其基本内涵是:①由乾嘉学者弘扬的以求真为基础的实证学风。清代汉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