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派系问题是国民党自成立以来的一种痼疾。国民党最初由一群反满者的松散结盟发展而来,旧同盟会时期就分孙文、黄兴、宋教仁三派,辛亥革命后,宋氏组阁,竟有20多人争夺总长职位,50多人争夺次长职位。1896017后虽历经更名改组,也没有真正统一过思想,政见和派别分歧历来存在。1920年代后期以降,在蒋介石争夺和巩固党魁地位的过程中,派系斗争不但没有消止,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公开化。在国民党内部,资深望众者有之,功高震主者亦有之,蒋介石难孚众望,难免产生反对派系。孙中山逝世后,...
            
          
          
              派系问题是国民党自成立以来的一种痼疾。国民党最初由一群反满者的松散结盟发展而来,旧同盟会时期就分孙文、黄兴、宋教仁三派,辛亥革命后,宋氏组阁,竟有20多人争夺总长职位,50多人争夺次长职位。1896017后虽历经更名改组,也没有真正统一过思想,政见和派别分歧历来存在。1920年代后期以降,在蒋介石争夺和巩固党魁地位的过程中,派系斗争不但没有消止,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公开化。在国民党内部,资深望众者有之,功高震主者亦有之,蒋介石难孚众望,难免产生反对派系。孙中山逝世后,西山会议派与改组派相继出现,与蒋介石集团分庭抗礼,挑战中央权威。蒋为稳操党国领导权,素来任人唯亲,扶持嫡系,扩充党羽,并善施展权术,导演派系争斗闹剧,以坐收渔翁之利,无形中对派系倾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中国的暗中扩张和争夺,也导致国民党内不同代理人和利益集团间的斗争。围绕在精英人物周围形成的胡汉民派、朱家骅派、孙科派、李济深派等,在地方称雄的冯玉祥系、阎锡山系、桂系、陈济棠派等,各个派系人事权力纠葛繁杂,明争暗斗,排斥倾轧。效忠于蒋介石的黄埔系,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新政学系、陈诚系、蒋经国系等,陈氏兄弟控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