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多民族杂居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河西走廊多民族杂居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简介
            
           
          
          
          
            报告字数:2502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切排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多民族杂居态势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5BMZ026),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河西走廊很早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正好处于我国汉藏民族的边缘和交会地带。我国北方东西向的草原民族走廊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南北走向的藏彝民族走廊共同构成了所谓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而其转折点正在河西走廊一带,表明河西走廊具有多民族及其文化走廊之会聚枢纽的地位。河西走...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切排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多民族杂居态势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5BMZ026),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河西走廊很早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正好处于我国汉藏民族的边缘和交会地带。我国北方东西向的草原民族走廊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南北走向的藏彝民族走廊共同构成了所谓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而其转折点正在河西走廊一带,表明河西走廊具有多民族及其文化走廊之会聚枢纽的地位。河西走廊从经济文化类型上看,东部与中原农耕文化相连接,西部与草原游牧文化相融合,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在其境内并存、交错;从民族的分布和构成看,是多民会聚的摇篮,历史上有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形成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错聚居和杂居的局面。今天仍在这里和平杂居的有四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民族。河西走廊历来民族关系比较复杂,区域文化比较独特,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继站,也是个会合区。在古代东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来的文化首先在这里与中原的文化接触,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中原文化的西传,许多还是通过游牧民族而传至中亚的。至今存在着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穆斯林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