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布鲁姆研究——《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观》成果简介
报告字数:3511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张龙海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观》(项目批准号为05CWW00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蔡春露、邓小玲、周郁蓓、胡永洪。作为美国批评界的大师,哈罗德·布鲁姆以其“对抗式”诗学影响理论和经典重读与捍卫而闻名于世。其文学研究成就主要分成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浪漫主义诗歌批评,70年代的“对抗式”诗学影响理论,80年代的宗教研究,和90年代以来的经典重读和捍卫,其中第二和第四阶段是布鲁姆的最突出贡献。该成果共五章...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张龙海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观》(项目批准号为05CWW00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蔡春露、邓小玲、周郁蓓、胡永洪。作为美国批评界的大师,哈罗德·布鲁姆以其“对抗式”诗学影响理论和经典重读与捍卫而闻名于世。其文学研究成就主要分成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浪漫主义诗歌批评,70年代的“对抗式”诗学影响理论,80年代的宗教研究,和90年代以来的经典重读和捍卫,其中第二和第四阶段是布鲁姆的最突出贡献。该成果共五章,紧扣他的主要贡献,重点分析诗学影响理论的内涵和重读、捍卫经典的过程,窥探其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脉络,阐述其理论特点。第一章主要从“对抗式批评”、“影响”和“误读”等方面阐释布鲁姆的诗学影响理论。布鲁姆的“影响”是一种暗喻,是诸多比喻中的比喻,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成思想、意象的传递;是每位后辈诗人所必须面对的,也是诗学传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每个强劲诗人都有一种诗学影响的焦虑,即后辈诗人如何面对并摆脱前辈诗人的影响。布鲁姆通过语言、心理等层面的分析,将“影响”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范畴中进行考量——影响就是一种阐释行为,即一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