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本文是陈友松先生1991年5月在病榻上面嘱教育系校友何光荣为他撰写的。写成之后,曾读给陈先生听,并根据他的意见作了一些补充修改。我的教育观源本于中西大哲之见,审察乎人类之需,反观乎人心之灵,积七十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之体验而成之者也,归其要,可曰五全教育。全者,事物之根本也,事物存在之本来面貌也,事物之相互关系也,运动和发展也,真善美之统一表现也。中西哲人对此已备论之矣,但当以我国之儒道二家所论者尤为至精至微至美至善。夫盈天地之间者事物也,思...
编者按:本文是陈友松先生1991年5月在病榻上面嘱教育系校友何光荣为他撰写的。写成之后,曾读给陈先生听,并根据他的意见作了一些补充修改。我的教育观源本于中西大哲之见,审察乎人类之需,反观乎人心之灵,积七十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之体验而成之者也,归其要,可曰五全教育。全者,事物之根本也,事物存在之本来面貌也,事物之相互关系也,运动和发展也,真善美之统一表现也。中西哲人对此已备论之矣,但当以我国之儒道二家所论者尤为至精至微至美至善。夫盈天地之间者事物也,思考也,一物之微,一事之细,一思之发既有其本身之全存焉,更有与他事物、思想之广泛而密切之联系在焉,其间荣枯消长之象,进化发展之迹,以及辩难相继之径,莫不灿然可观。纵观今日之宇宙、人类、文化、哲学、艺术以及其他事物,莫不以其全表现其特性,又从其特性而灼见其整体之全。教育亦如是也。放以全观事物,则事物之全貌现矣;以全观教育,则教育之全貌显矣,此吾之所以以五全名教育者之本意所在也。五全者何也,曰全人、全生、全民、全盘、全球是也。全人者,指人之个体身心全面发展也,指人之整体身心之全面发展也。所谓身心之全面发展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