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早在20多年前就出现了打工文学。《特区文学》1984年第3期发表了林坚的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林坚当时就是从内地来深圳的打工仔,这篇小说被认为是全国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打工文学作品。当然,正式提出“打工文学”这一口号则是稍后的事情,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可以说,打工文学几乎是和打工现象同时诞生的。今天,我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应该如此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深圳文学界的思想勇气和精神立场。打工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它首先产生在改革开...
深圳早在20多年前就出现了打工文学。《特区文学》1984年第3期发表了林坚的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林坚当时就是从内地来深圳的打工仔,这篇小说被认为是全国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打工文学作品。当然,正式提出“打工文学”这一口号则是稍后的事情,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可以说,打工文学几乎是和打工现象同时诞生的。今天,我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应该如此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深圳文学界的思想勇气和精神立场。打工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它首先产生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之一,领改革风气之先,但当时改革开放走在前面的不只是深圳,打工现象不仅在深圳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深圳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城市,它更突出的形象应该是国际化、都市化、现代化,“新都市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口号,也许就让人感觉到更能体现深圳的这一形象特征。的确,深圳也曾倡导过新都市文学,但最终成为深圳品牌的还是打工文学。为什么说这体现了深圳文学界的思想勇气和政治立场呢?因为比较新都市文学和打工文学这两个概念,新都市文学寓意着现代、超前、时尚、高贵,而打工文学则让人们想到卑贱、底层、歧视等字眼。但深圳文学
<<
>>
作者简介
贺绍俊: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