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生活科学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 报告作者:李红林 曾国屏
  • 报告字数:11245 字
  • 报告页数:12 页
  • 所属图书:科技与人文(第四辑)
  • 图书作者:《科技与人文》编委会
  •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06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该行动计划的实施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1]。“政府推动”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是由中国作为一个科学、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后发追赶型国家的特征所决定的。科学发展的滞后、历史发展的曲折以及政府主导的特征,使得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主要表现为科普工作——科学大众化——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目标,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保证基本生活以及反对封建愚昧落后几个方面展开[2]。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科普工作出现了新的转变,比如从单向的“科学走入大众”到开始注意“科学与大众的交流”,从直接的“改进生产、改善生活”到开始“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颁布,反映了在国内和国际新形势下形成的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我们来考察现阶段中国(以下均指除港澳台外的中国大陆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特征。
>>
作者简介

曾国屏: 暂无简介

李红林: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