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下最抢眼的现象是股市的火爆,而最火爆的头牌就是曾三百多“大洋”的全通教育。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教育的常态。几年前,你是否设想过,或许有一天孩子坐在家里鼠标一点,就能随时听国内外优秀老师上课?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提出来一项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这也就是“慕...
当下最抢眼的现象是股市的火爆,而最火爆的头牌就是曾三百多“大洋”的全通教育。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教育的常态。几年前,你是否设想过,或许有一天孩子坐在家里鼠标一点,就能随时听国内外优秀老师上课?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提出来一项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这也就是“慕课”(MOOC)的雏形。MOOC是在“互联网+”中出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包含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打破学校的界限,有可能实现全球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