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经两百余年发展历程的人口均衡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为视角研究人口问题的理论流派,其理论目标是探索在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量的动态制衡关系,以寻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1798年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建立了以“两个原理”“两个级数”和“三个命题”为主体的人口理论体系,以及以“两个抑制”为核心的人口控制论,为后世相关人口均衡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和理论铺垫。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中研究经济要素变动趋于零的稳定状态,并第...
历经两百余年发展历程的人口均衡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为视角研究人口问题的理论流派,其理论目标是探索在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量的动态制衡关系,以寻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1798年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建立了以“两个原理”“两个级数”和“三个命题”为主体的人口理论体系,以及以“两个抑制”为核心的人口控制论,为后世相关人口均衡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和理论铺垫。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中研究经济要素变动趋于零的稳定状态,并第一次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将人口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众多学者开始将目光聚集到人口均衡发展的研究上。坎南于1888年首次明确提出适度人口论,阿尔弗雷德·索维继承并发展了适度人口论,他在1952年的《人口通论》中将适度人口概念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人口均衡思想此时已初具雏形。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可以视为人口均衡思想的里程碑,从此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关系成为了全世界各国发展中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中心议题。我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人口学学科恢复之后就开始进行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综合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