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80年代中期组建企业集团以来,我国各类集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企业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提升竞争能力,以真正实现做大做强,一直以来备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学者们围绕提高企业集团竞争优势而展开的关于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与手段(陈志军,2007;王昶,2011)、集团管理与治理(徐向艺等,2008;武常岐等,2011)、母子公司关系(许强等,2001;王世权等,2012)等研究不断深入,这些成果丰富了企业集团管理理论的框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多法人组织通过...
自1980年代中期组建企业集团以来,我国各类集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企业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提升竞争能力,以真正实现做大做强,一直以来备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学者们围绕提高企业集团竞争优势而展开的关于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与手段(陈志军,2007;王昶,2011)、集团管理与治理(徐向艺等,2008;武常岐等,2011)、母子公司关系(许强等,2001;王世权等,2012)等研究不断深入,这些成果丰富了企业集团管理理论的框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多法人组织通过多种关系纽带联结起来的经济联合体,其管理的核心不仅包括纵向的母子公司管控,同时还包含着对集团成员企业间横向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多地区、多行业和跨所有制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成员企业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理论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合理地设计企业集团架构,使其成为有效的协同系统已经成为管理学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集团具有特殊的价值创造机理,既不同于一般大型单体企业,也不同于由众多同质企业构成的企业集群。这种特殊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对成员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价
<<
>>
作者简介
魏文忠: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管理学院
陈志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管理学院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