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忧伤之后,写作何在——论迟子建的《群山之巅》
  • 报告作者:于京一
  • 报告字数:9104 字
  • 报告页数:10 页
  • 所属图书: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作品...
  • 图书作者:刘昌毅
  •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一直以来,发自内心深处的忧伤弥漫于迟子建小说的文本空间,甚至氤氲而成一种无法抹除的情感基调。从《白银那》《酒鬼的鱼鹰》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种黏稠而诱人的忧伤如歌如泣、四处飘散,催人肺腑、动人心魄,《群山之巅》承续了这种一如既往的哀伤之情。然而,与此前那种如梦似幻、缥缈密实却又总能升华、结晶而出的忧伤不尽相同,《群山之巅》的忧伤既尖锐杂沓,又深陷无奈。迟子建仿佛失去了往昔的镇定和气度,而显得絮叨与琐屑。恰如她在小说后记所言:“写完《群山之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这种倾诉似乎不是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某种风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亘古的河流和山峦。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这种欲说还休、怅然满腹的感叹,或者来自于她自言的更年期征兆,或者源自人到中年随之而来的病痛困扰和生命困惑,抑或是现代化的飞速演进已经打破了传统关于永恒与秩序的美好期许,在一个速产与速朽的时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匆促、脆弱、虚空和不可追觅。总之,生活的碎片化和生命的无常感使迟子建已经无法铸造出一个坚实、丰润、可控
>>
作者简介

于京一: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