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后殖民翻译中的异质他者
摘要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政治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拥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多种批评方法。该理论“发端于19世纪后半叶,它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和法农(Frantz Fanon)的民族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又受到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的深刻影响,最后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文化批评话语”。翻译研究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后殖民主义研究时期。“他者”又称“他性”,最早是作为一个后殖民理论的关键术语而为学界所熟知。英语中对应的词是“the Other”或者“Otherness”,代表的是“差异”“不同”。在后殖民理论的经典之作——赛义德的《东方学》中,“他者”是西方的东方主义学者们炮制出的一个词语,用来专指有别于欧洲中心主义的东方文化。他们一方面描述了一个神秘、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令人向往的东方;而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在他们眼中又是愚昧、落后、缺少文明教化的代名词。对于欧洲殖民主义者而言,前者可以催生出其对东方殖民的欲望和贪婪,而后者则让他们充满了文化优越感,沉溺于虚无的文化自恋。所以,后殖民理论视野
>>
作者简介

王军平: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史光孝: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张德霞: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