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融状况指数(FC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银行提出的货币状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 Index,MCI)概念,加拿大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这个指数引起各界的广泛兴趣,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中被推广使用。加拿大银行学者Freedman(1994)首次提出了货币状况指数(MCI)概念,对MCI的经济背景、数理模型、测度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使用基于总需求缩减式模型和通货膨胀因子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分析方法,根据1984~1999年的月度数据,选择短期利率和汇率两个货币市...
金融状况指数(FC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银行提出的货币状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 Index,MCI)概念,加拿大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这个指数引起各界的广泛兴趣,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中被推广使用。加拿大银行学者Freedman(1994)首次提出了货币状况指数(MCI)概念,对MCI的经济背景、数理模型、测度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使用基于总需求缩减式模型和通货膨胀因子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分析方法,根据1984~1999年的月度数据,选择短期利率和汇率两个货币市场的金融价格变量并分别赋予0.75和0.25以及0.667和0.333的权重,线性构建了加拿大静态实际和名义MCI,认为MCI应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指示器。Goodhart和Hofmann(2001)首先提出了金融状况指数概念,通过在货币状况指数(MCI)中引入股价和房价拓展得到金融状况指数(FCI)。同时,王玉宝(2003)首次将金融状况指数引进国内。自金融状况指数(FCI)概念被提出并引进国内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FCI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
<<
>>
作者简介
周德才: 周德才 1976年1月生,江西修水人,博士,副教授,金融学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主要从事金融状况指数、金融市场关联性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先后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