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的顶峰:世界灵活通用的馆内空间(1965~1986)
报告字数:28576字
报告页数:28页
摘要
20世纪中期,战争使某些地区的图书馆事业遭到毁灭性的冲击,但也使某些地区的图书馆需求和图书馆硬件得到了满足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时期的图书馆建筑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包括不断增长的馆藏资源数量、新增的信息资源类型、开架服务制下用户对空间的新型需求等。然而,建筑技术和建筑方法的进步为图书馆建筑和空间布局提供了解决难题的希望。总体而言,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图书馆建筑中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动态建筑空间和模数设计方法统领了战后二三十年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作者简介
罗惠敏: 1985年生,广东广州人。2008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艺术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攻读图书馆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设计学和图书馆学论文十余篇,其中大部分被EI、CSSCI收录。现就职于中山大学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从事馆务宣传推广及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