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对各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历年碳配额的成交量、成交额、成交价格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各年各试点碳市场的履约情况进行了梳理。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13~2016年,深圳、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基本上维持持续上升势头,天津和重庆碳市场表现一般。自碳市场成立以来直到2016年底,广东省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都位居第一,占比均超过1/3;而不包括竞价市场,湖北省碳配额的交易量和成交额则远超其他市场。从成交价格的走势来看,各试点碳市场均经历了冲高回落的变化,北...
本报告对各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历年碳配额的成交量、成交额、成交价格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各年各试点碳市场的履约情况进行了梳理。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13~2016年,深圳、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基本上维持持续上升势头,天津和重庆碳市场表现一般。自碳市场成立以来直到2016年底,广东省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都位居第一,占比均超过1/3;而不包括竞价市场,湖北省碳配额的交易量和成交额则远超其他市场。从成交价格的走势来看,各试点碳市场均经历了冲高回落的变化,北京和深圳碳价在高位浮动,湖北和天津碳价水平适中,广东、上海、重庆碳市场下降幅度较大。从数年试点碳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碳价波动最大,其次是重庆,波动较小的是北京、深圳和湖北碳市场。四个年度各试点碳市场整体履约率接近99%,反映碳交易制度保障对控排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政策约束力。虽然各地均允许使用CCER进行抵消,但是条件越来越苛刻,同时即使各试点均设有惩罚机制,但推迟履约现象仍普遍存在。履约驱动成交的特点也不利于创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发现真实的碳价格。
<<
>>
作者简介
王珂英: 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统计学博士后,国家公派澳洲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能源转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经济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经济学院腾龙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经济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担任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中国碳市场调查》等学术专著4部,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