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 报告作者:李春玲
  • 报告字数:11142 字
  • 报告页数:11 页
  • 所属图书: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 图书作者:李友梅
  •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最早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口号。之后,党和政府文件一再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5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这说明,“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指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主流人群。为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不过,目前国内学界对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明确说法,在中等收入者的具体划分方法上也存在许多争论。由于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明确定义和测定方法,所以无法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方案,从而不利于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从政策层面考虑,需要尽快设定“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明确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提出“扩大中等
>>
作者简介

李春玲: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分层和教育社会学研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