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反思“新蒙昧主义”金融范式——金融叙事属性背后的危机与不平等
  • 报告作者:申唯正 李成彬
  • 报告字数:8117 字
  • 报告页数:9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18·金融化世...
  • 图书作者:张雄 鲁品越
  •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全球范围内无疆界的金融化浪潮,促使金融市场对一切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全球金融市场对国家经济体的牵制越来越多,而主权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苏联解体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许多人开始相信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开始迷信美国金融范式,成为“新蒙昧主义”者。但是,就在他们欢呼“美国模式”是“历史终结”、自由市场终于战胜政府权力管制的时候,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猛然警醒。它让我们意识到左右这个市场的并不是什么自由竞争的市场力量,而是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权力之巅的三大金融叙事“核心组织”: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和五大投资银行(高盛银行、美林银行、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贝尔斯登)。随着金融权力从自然属性逐渐向叙事属性转移,其中蕴含着越来越明显的不平等,隐藏着越来越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破除金融叙事属性的谜魅,从历史根源和现实逻辑上认清其蕴含的危机与不平等,是我国寻求摆脱美国金融范式绑架,构建自主金融权力的第一步。
>>
作者简介

申唯正: 申唯正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李成彬: 李成彬系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