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字数:18198字
报告页数:22页
浏览人数:
下载次数:
摘要
关于产业转移理论,国外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产业转移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中宏观层面是从产业层面进行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产业转移纵向状态的研究,主要研究产业转移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等;第二类是关于产业转移横向状态的研究,主要研究产业区域转移过程中的具体形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技术转移,劳尔·普...
关于产业转移理论,国外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产业转移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中宏观层面是从产业层面进行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产业转移纵向状态的研究,主要研究产业转移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等;第二类是关于产业转移横向状态的研究,主要研究产业区域转移过程中的具体形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技术转移,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产业转移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角度展开,包括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企业跨区域发展理论等。
<<
>>
作者简介
彭继增: 1967年2月生,江西泰和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2008年6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青年骨干教师(2011);南昌大学“215人才工程”赣江特聘教授(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9),江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2016),江西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14)。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金融研究》《经济地理》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二等奖2项。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