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穿梭式行动研究”模式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探索——依托“家庭社会工作”课堂进行的实践
报告字数:28702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
本文试图结合教学行动研究和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将社会服务带入社会工作教学领域,试图发展一种适合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改进的行动研究方法——“穿梭式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从当前一般行动研究模式需追问的几个问题出发,即研究者自身的多元属性对研究的影响、参与者之间的平权何以可能以及反思的触发机制设计等问题,以某“家庭社会工作”课堂为依托,同期开展实务案例教学以及社会服务和研究,探索教师/服务者/研究者如何以自身为梭子,携带服务案例信息在实务、教学、研究三个情境中穿梭,...
本文试图结合教学行动研究和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将社会服务带入社会工作教学领域,试图发展一种适合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改进的行动研究方法——“穿梭式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从当前一般行动研究模式需追问的几个问题出发,即研究者自身的多元属性对研究的影响、参与者之间的平权何以可能以及反思的触发机制设计等问题,以某“家庭社会工作”课堂为依托,同期开展实务案例教学以及社会服务和研究,探索教师/服务者/研究者如何以自身为梭子,携带服务案例信息在实务、教学、研究三个情境中穿梭,使其彼此助益、交互推进,以实现行动研究的多重诉求并改进其效果。基于此,我们总结了一个教学-实务-研究的三位“穿梭式行动研究”模式,并讨论了其对此前一般行动研究模式的推进及其作为一种本土化行动研究模式的价值。
<<
>>
作者简介
任敏: 任敏,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E-mail:minren@fas.harvard.edu。
吴世友: 吴世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