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与可持续参与——以广州青年志愿者比较研究为例
报告字数:7772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
2016年底,笔者对1200名15~35岁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重在参与”是当前青年群体对志愿服务的主要态度,长期可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较低;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呈现多元共生态势,不同志愿者参与动机有显著差异;“没有时间”是影响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阻力。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对于青年群体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一是要加强青年志愿者梯队建设,深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二是要正确对待志愿者不同动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资源联动与整合。三是要改善志愿服务环境,提供便利,...
2016年底,笔者对1200名15~35岁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重在参与”是当前青年群体对志愿服务的主要态度,长期可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较低;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呈现多元共生态势,不同志愿者参与动机有显著差异;“没有时间”是影响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阻力。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对于青年群体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一是要加强青年志愿者梯队建设,深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二是要正确对待志愿者不同动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资源联动与整合。三是要改善志愿服务环境,提供便利,优化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条件。四是要规范志愿服务管理模式,保障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稳定发展。五是要“连横”青年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优化青年志愿服务渠道。
<<
>>
作者简介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刘思贤: 课题组组长:谭苑芳,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课题组成员:刘思贤,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欧阳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广州市广州学与广州大典研究会会长;彭晓刚,广州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彦旸,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编审;曾永辉,博士,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佳曦,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科研助理。执笔:刘思贤。
贺忠: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