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用参与式贫富排序方法识别农村低保对象:一项探索性研究
  • 报告作者:张时飞
  • 报告字数:15823 字
  • 报告页数:17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
  • 所属丛书: 社会政策研究丛书·... 订阅
  • 图书作者:张时飞 唐钧
  •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有效识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下文简称“低保对象”),既是一项原则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已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地区,大多是根据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确定保障对象,即凡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特困农民均可纳入保障范围。据民政部统计,截止到2004年6月底,全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已达到437.7万人,206.5万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曰贫困线/救助线)的测算,各地不一,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统计农村居民年人均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支出,并结合当地居民消费水平、政府财政负担能力和集体经济的实力,由县(市)级政府统一制定颁布(多吉才让,2001)。这种基于年人均收入标准确定低保对象的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实际功效,但存在的缺陷也很明显。大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贫困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现象,除了指收入低微外,还包括人力发展不足、面对各种外部不利冲击导致的脆弱性等(世界银行,2001)。越来越多的学者也认识到,任何单项的贫困指标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穷人面对的整体贫困(纳拉扬等,2000)。目前中国地方政府
>>
作者简介

张时飞: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