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报告字数:11434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坚实的基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优质土壤。其中,金融对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大湾区金融系统以支持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重心,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产业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大湾区金融系统也面临金融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及应用的效能...
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坚实的基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优质土壤。其中,金融对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大湾区金融系统以支持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重心,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产业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大湾区金融系统也面临金融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及应用的效能有待增强、金融对技术创新各环节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金融与财税和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为此,建议: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金融支持“创新湾区”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载体建设,加强金融支持“产业湾区”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布局变化,加强金融支持“互联湾区”建设。
<<
>>
作者简介
胥爱欢: 胥爱欢,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调研员,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
杨思睿: 杨思睿,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