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协同的重要途径。本报告选取2012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四个时间节点,利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间科技资本互投的新增企业数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京津冀自身的创新网络和全国视角的京津冀创新网络进行构建与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心,石家庄、保定为次中心的创新网络格局;各城市节点的创新影响力持续提升,创新网络均衡度不断提高;创新网络凝聚力显著提高,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协作水平仍有待提...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协同的重要途径。本报告选取2012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四个时间节点,利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间科技资本互投的新增企业数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京津冀自身的创新网络和全国视角的京津冀创新网络进行构建与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心,石家庄、保定为次中心的创新网络格局;各城市节点的创新影响力持续提升,创新网络均衡度不断提高;创新网络凝聚力显著提高,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协作水平仍有待提升;城市群对外创新联系持续增强,但在全国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呈下滑态势。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持续强化京津冀创新网络核心城市节点对外围城市节点的创新带动效应、进一步培育京津冀创新网络次中心、加强京津冀与其他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等优化京津冀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叶堂林: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副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牛寒茵: 牛寒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