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依据宏观经济数据、工会部门开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其员工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状况,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劳动者、企业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效推动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薪资调增,且通过传导机制助力部分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同时多数企业支付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工资时参考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总体可控,企业关注并认可最低工资标准的正面效应。从区域协调角度而言,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
本文依据宏观经济数据、工会部门开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其员工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状况,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劳动者、企业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效推动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薪资调增,且通过传导机制助力部分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同时多数企业支付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工资时参考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总体可控,企业关注并认可最低工资标准的正面效应。从区域协调角度而言,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多数劳动者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且应该考虑物价因素,认可调整幅度在5%~10%区间的劳动者居多;此外,劳动者最看重最低工资制度的保障基本生活功能,总体对该项制度的满意度偏低。因此,为了优化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吉林省应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考虑多方因素,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发挥最低工资制度的增收作用。
<<
>>
作者简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贾孟媛,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关系;赵碧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关系;贾东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工资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