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创新、中医药事业振兴、保障民族文化安全及民族精神延续具有重要意义。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出台政策法规、成立保护机构、建立传习基地和开展走进校园课堂活动等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然而,也存在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方式单一、活态传承和守正创新不足、野生藏药材缺乏保护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育传承人...
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创新、中医药事业振兴、保障民族文化安全及民族精神延续具有重要意义。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出台政策法规、成立保护机构、建立传习基地和开展走进校园课堂活动等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然而,也存在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方式单一、活态传承和守正创新不足、野生藏药材缺乏保护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育传承人、增加传承方式、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保护和扶持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西藏自治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作者简介
崔逸菲: 崔逸菲,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周毓华: 周毓华,教授,西藏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民族学、人类学。
杨吉然: 杨吉然,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