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遗址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研究与思考——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报告字数:1575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要求,监测是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缔约国必须建立的保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报告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具体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土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路、内容和方法。通过对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得出针对我国土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普遍存在的分布面积广、周边建设压力大、利益...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要求,监测是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缔约国必须建立的保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报告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具体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土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路、内容和方法。通过对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得出针对我国土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普遍存在的分布面积广、周边建设压力大、利益相关方协调复杂、本体脆弱且保护难度大等突出问题,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应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和制度保障体系、服务于保护管理为目的、注重分析与监测本体病害和环境影响因素、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为重点,支撑新形势、新要求下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
>>
作者简介
张玉敏: 张玉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研究。
宋晓微: 宋晓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监测研究。
李雪: 李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