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体系建设,是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2024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持续发力,文化新质生产力势头强劲;二是文化服务和供给不断优化,高端与融合发展趋势鲜明;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增多,服务质量和效能稳步提升。不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制机制存在短板,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参与型、体验式、多样化文化服务不足,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仍需增强;监督与评估系统待完善,人才队伍和人才...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体系建设,是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2024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持续发力,文化新质生产力势头强劲;二是文化服务和供给不断优化,高端与融合发展趋势鲜明;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增多,服务质量和效能稳步提升。不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制机制存在短板,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参与型、体验式、多样化文化服务不足,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仍需增强;监督与评估系统待完善,人才队伍和人才激励存短板等。本报告在系统梳理2024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导向,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提升服务效能,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以“改革”为抓手,强化特色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以“服务”为宗旨,有效完善监督与评估体系,不断激励人才释放活力。
<<
>>
作者简介
景俊美: 景俊美,艺术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研究。
杜伟: 杜伟,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科普讲解。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