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县域数字就业,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对个体而言,数字就业能够持续助力就业者增收、增进家庭福祉;对县域而言,数字就业的引入优化了县域青年的就业机会结构,年轻化、高学历的本地青年是就业主力人群,他们具备较高的数字技能与素养水平,有利于形成“产业引才,才育产业”的良性循环。但与此同时,面对数字新业态的精细化、专业化、内卷化发展趋向,陕西数字就业尚处于模式探索期与规划升级期,仍存在职业认证与劳动保障体系尚需健全、就业者数字技能与...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县域数字就业,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对个体而言,数字就业能够持续助力就业者增收、增进家庭福祉;对县域而言,数字就业的引入优化了县域青年的就业机会结构,年轻化、高学历的本地青年是就业主力人群,他们具备较高的数字技能与素养水平,有利于形成“产业引才,才育产业”的良性循环。但与此同时,面对数字新业态的精细化、专业化、内卷化发展趋向,陕西数字就业尚处于模式探索期与规划升级期,仍存在职业认证与劳动保障体系尚需健全、就业者数字技能与素养有待提高、数字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数字产业链条亟待优化、数字企业资源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县域数字就业转型升级,建议完善职级规范,健全数字就业劳动保障;坚持内引外育,提高数字人才技能素养;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数字企业竞争能力;协同多元主体,推动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业务来源,降低外部资源依赖程度。
<<
>>
作者简介
杨江华: 杨江华,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数字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张渝婧: 张渝婧,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社会学、数字乡村建设。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