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区儿童保护是避免儿童遭受暴力和伤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效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本文立足四级儿童保护系统中的镇、村层面,从强制报告、个案管理、责任主体和国家替代监护四个要素,分析了陕西社区儿童保护发展状况。当前,陕西社区儿童保护法律政策不断完善、社区儿童保护阵地不断壮大、以社区为中心的多方参与模式不断健全,儿童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受侵害儿童发现难报告难、社区儿童救助保护服务专业性不足、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困境儿童救助补助资金支出结构仍需...
社区儿童保护是避免儿童遭受暴力和伤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效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本文立足四级儿童保护系统中的镇、村层面,从强制报告、个案管理、责任主体和国家替代监护四个要素,分析了陕西社区儿童保护发展状况。当前,陕西社区儿童保护法律政策不断完善、社区儿童保护阵地不断壮大、以社区为中心的多方参与模式不断健全,儿童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受侵害儿童发现难报告难、社区儿童救助保护服务专业性不足、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困境儿童救助补助资金支出结构仍需细化等短板。对此,本文建议从推行强制报告制度、加强个案会商制度、开展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区互助活动、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等方面,完善社区儿童保护相关制度和措施。
<<
>>
作者简介
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张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保护和发展、区域和农村发展规划等;张爱英,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项目总监,社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公共政策;张睿,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工作;彭瑾,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工作、儿童保护等;孙海华,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社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公益项目管理;马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许莎,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保护和发展。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