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选取京津冀地区2013~2021年的数据,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投入增长明显;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稳步增长,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态势,纯技术效率有效的地区数量由5个增加至6个,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
本报告选取京津冀地区2013~2021年的数据,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投入增长明显;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稳步增长,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态势,纯技术效率有效的地区数量由5个增加至6个,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从动态效率来看,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值从0.968上升至1.160,表明创新效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且技术进步对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提升的贡献更大;京津冀地区平均投入冗余比例较小,平均资本、劳动冗余比例分别为5.45%、4.14%,但部分城市仍存在科研经费和人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产业结构与政府支持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报告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创新协同效率、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等角度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叶堂林: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副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刘佳: 刘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