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效匹配城中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城中村改造与居民期望同频共振,是贯彻落实市委“1312”思路举措、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率先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城中村村民、来穗人员公共服务主观评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公共服务中,村民、来穗人员对城中村的社会治安和村容改善满意度最高,而对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与服务满意度较低,对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新增需求最为迫切。其中,来穗人员多为青壮年就业群体,家庭型居住模式占半数左...
有效匹配城中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城中村改造与居民期望同频共振,是贯彻落实市委“1312”思路举措、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率先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城中村村民、来穗人员公共服务主观评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公共服务中,村民、来穗人员对城中村的社会治安和村容改善满意度最高,而对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与服务满意度较低,对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新增需求最为迫切。其中,来穗人员多为青壮年就业群体,家庭型居住模式占半数左右,他们对幼儿教育、社区医疗、就业服务等需求明显;城中村对于村民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价值,相较于来穗人员,村民对城中村居住各维度满意度均更高,但同时对优质公共服务的诉求更为强烈。为此,本报告提出短期“小切口”微改善、中期以政策支持调动村集体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性、长期强调法治思维明责赋权的对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黄玉: 黄玉,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经济社会学。
朱泯静: 朱泯静,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企业创新、复杂网络等。
郭沐蓉: 郭沐蓉,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就业、劳动力迁移。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