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京津冀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既关系到京津冀文脉的延续,也关系到京津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亟待探索的新领域。民俗生活视角立足于非遗的日常生活根基,为京津冀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分析维度。历史上,京津冀很多非遗在形态上具有同质性,在过程上具有密切的传播与共生关系,这为当代京津冀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奠定了民俗生活基础。本质而言,京津冀非遗保护协同发展就是当代三地非遗新的传播与共生的发展实践,需要遵循京津冀非遗的民俗生活秩序。未来,积极推进京津冀非遗的联合申报与管理,探索京津冀非遗协同式的生产性保护,建设京津冀文化生态保护区,或将有利于进一步将官方政策嵌入民俗生活秩序,激发民俗生活的内生性动力,从而实现京津冀非遗保护合理而高效的协同发展。
<<
>>
作者简介
马知遥: 马知遥,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明月: 王明月,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