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报告字数:11005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
本报告探讨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分析2024~2025年度北京青年参与国际交流的特点,并总结其对首都国际影响力、人才吸引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报告指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柔性外交、数字传播及创新驱动等特性,是推动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关键桥梁。2024年,北京中外青年人文交流规模持续扩大,活动类型多元,涵盖科技、文化、创新创业及公共政策等领域,并通过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提升北京...
本报告探讨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分析2024~2025年度北京青年参与国际交流的特点,并总结其对首都国际影响力、人才吸引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报告指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柔性外交、数字传播及创新驱动等特性,是推动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关键桥梁。2024年,北京中外青年人文交流规模持续扩大,活动类型多元,涵盖科技、文化、创新创业及公共政策等领域,并通过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提升北京的国际吸引力与交流质量。同时,北京依托“5年5万人”倡议、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等重点项目,深化国际合作,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当前北京开展中外青年人文交流面临地缘政治挑战、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报告提出优化政策支持、创新交流机制及提升活动实效性等建议,以助力北京建设全球一流的国际交往中心。
<<
>>
作者简介
关照宇: 关照宇,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师、国际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青年国际交往。
何文翔: 何文翔,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中美关系。
刘力源: 刘力源,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