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报告(2024)
报告字数:36892字
报告页数:42页
摘要
北京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也是落实城市风貌管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助力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报告基于北京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创新,概括分析了北京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城市更新背景下迈向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北京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现实挑战: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遗产保护协同推进需加强;建筑遗产保护与周边功能衔接和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有序推进文...
北京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也是落实城市风貌管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助力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报告基于北京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创新,概括分析了北京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城市更新背景下迈向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北京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现实挑战: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遗产保护协同推进需加强;建筑遗产保护与周边功能衔接和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有序推进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成效待提升;历史建筑保护更新与民生改善难平衡的问题。为应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北京城市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的引领作用,平衡好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与历史文化街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制订城市更新街区建筑遗产管理规程,完善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三是深化推进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路径,拓展社会参与方式,在城市更新中让建筑遗产“活起来”;四是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探索和创新力度,协调好历史建筑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秦红岭: 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伦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