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我国加快推进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尊重人民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非遗保护持续赋能共同富裕战略,促进非遗保护助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非遗成功“出海”,彰显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继续挖掘非遗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普及教育,提高非遗保护主体的法律素养,优化...
2023年,我国加快推进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尊重人民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非遗保护持续赋能共同富裕战略,促进非遗保护助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非遗成功“出海”,彰显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继续挖掘非遗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普及教育,提高非遗保护主体的法律素养,优化非遗传承人的评估考核机制;规范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旅游业发展,做好相关政策文件制定并积极落实;加快完善非遗法律制度,加强非遗领域国际诉讼的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探索非遗国际联合保护机制,完善国际法律体系。
<<
>>
作者简介
宋俊华: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詹晓悦: 詹晓悦,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博士生。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