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就业形态,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报告通过对全国18~45岁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该群体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总体来说,新业态青年多为就近就业,工作动机多为兴趣爱好与入行要求简单,其工作满意度略高于青年整体,并对未来的社会流动和职业前景持积极态度。另外,新业态青年普遍反映工作时间长、就业不稳定,面临着职业歧视和福利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就业形态,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报告通过对全国18~45岁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该群体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总体来说,新业态青年多为就近就业,工作动机多为兴趣爱好与入行要求简单,其工作满意度略高于青年整体,并对未来的社会流动和职业前景持积极态度。另外,新业态青年普遍反映工作时间长、就业不稳定,面临着职业歧视和福利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本报告建议采取创新完善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进职业培训和素质培养等措施,从而切实保障新业态群体的劳动权益、完善其社会保障和促进其社会融入。
<<
>>
作者简介
朱迪: 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
崔岩: 崔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文珺: 高文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卡: 王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滕素芬: 滕素芬,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