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互助平台网络承担着互助型老龄社会这一社会系统的模式维持功能,它承载了以社会互助为本的平台、网络、服务,目的在于推动个体互助的广泛发展,并在与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子系统,如党政社企组织的互动中,生产形塑制度文化。在这里,互助的网络、组织、平台、制度、文化均围绕人而延展、而产生。而凭借现代互联网平台扁平化对接的高效便捷优势,以及虚拟币在互助服务的度量中的优势,可以整合互助行为、互助组织、互助经济,驱动多元互助的有效持续运转。不少地区亦将互助平台网络与社会信...
社会互助平台网络承担着互助型老龄社会这一社会系统的模式维持功能,它承载了以社会互助为本的平台、网络、服务,目的在于推动个体互助的广泛发展,并在与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子系统,如党政社企组织的互动中,生产形塑制度文化。在这里,互助的网络、组织、平台、制度、文化均围绕人而延展、而产生。而凭借现代互联网平台扁平化对接的高效便捷优势,以及虚拟币在互助服务的度量中的优势,可以整合互助行为、互助组织、互助经济,驱动多元互助的有效持续运转。不少地区亦将互助平台网络与社会信用结合起来,推动社会诚实守信和互助友爱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就从人们的生活互助网络、互联网社会互助平台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三个层面分析我国社会互助平台网络的现状和特点。
<<
>>
作者简介
刘妮娜: 20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北京市昌平区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互助养老与互助社会;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荣获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二等奖。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