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2010~2022年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南部海洋经济圈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韧性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均值,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韧性指数低于全国均值;三大海洋经济圈各省(区、市)的韧性等级变化不大,呈现韧性等级总体攀升的空间演化特征;影响各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韧性的主导交互因子各不相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主导交互因子是水...
本文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2010~2022年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南部海洋经济圈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韧性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均值,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韧性指数低于全国均值;三大海洋经济圈各省(区、市)的韧性等级变化不大,呈现韧性等级总体攀升的空间演化特征;影响各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韧性的主导交互因子各不相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主导交互因子是水产品总量和涉海就业人员增长率,东部海洋经济圈的主导交互因子是涉海就业人员增长率和沿海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南部海洋经济圈的主导交互因子是海洋产业高级化指数和海洋科研专利授权数。
<<
>>
作者简介
张宏远: 张宏远,博士,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海洋经济。
张思琦: 张思琦,江苏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海洋经济(通讯作者)。
朱国军: 朱国军,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