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开展非遗研学体验具有利好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基础。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中轴线申遗等新机遇,在非遗研学体验的“课程、场所、线路”等方面呈现“点、面、线”立体稳步发展态势,但也遇到新冠疫情间断肆虐的严峻挑战。本文围绕“非遗研学体验”这一非遗保护工作的新发展热点及特点,通过梳理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热点事件,对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开展非遗研学体验具有利好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基础。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中轴线申遗等新机遇,在非遗研学体验的“课程、场所、线路”等方面呈现“点、面、线”立体稳步发展态势,但也遇到新冠疫情间断肆虐的严峻挑战。本文围绕“非遗研学体验”这一非遗保护工作的新发展热点及特点,通过梳理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热点事件,对2022年北京非遗研学体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非遗研学体验的系统性健康发展、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北京样本”建设助力,推动北京非遗研学体验在全国文化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首都城市功能中充分发挥功用。
<<
>>
作者简介
郝秦玉: 郝秦玉,中国手艺网内容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品牌建设、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传统工艺振兴路径等。
王琼珊: 王琼珊,北京市朝阳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