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从交流现状、组织机制、交流成效、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类型丰富多样,学习交流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以积极主动参加为主;期待交流内容、形式多元,对文化类交流最感兴趣。在组织机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项目出现了明显的“井喷”迹象。从交流成效看,参与过交流的青少年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较为正向,经过交流超六成交流对象对内地总体观感变好。在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面,交流的次数...
本报告从交流现状、组织机制、交流成效、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类型丰富多样,学习交流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以积极主动参加为主;期待交流内容、形式多元,对文化类交流最感兴趣。在组织机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项目出现了明显的“井喷”迹象。从交流成效看,参与过交流的青少年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较为正向,经过交流超六成交流对象对内地总体观感变好。在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面,交流的次数增加有助于增强广东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深度交流者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报告从顶层设计、内容策划、交流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
<<
>>
作者简介
涂敏霞: 涂敏霞,广州市团校校长,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群体与青年工作。
巫长林: 巫长林,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穗港澳青少年比较。
谢碧霞: 谢碧霞,广州市团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发展政策、青年发展区域比较。
孙慧: 孙慧,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就业创业。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