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产业理论支撑篇
养老机构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养老机构的社会化进程是伴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发展起来的,相应的,支撑各种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一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实践
(一)福利多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福利多元主义”概念源于英国沃尔芬德(Wolfenden,1978)的《志愿组织的未来报告》,[1]该报告提出福利供给存在着多元体系,志愿组织也是供给者之一。哈奇与莫克罗夫特(Hatch & Mocroft,1983)[2]将其表述为“社会照顾与健康照顾可由政府部门、志愿部门、商业部门和非正式部门四大不同部门供给”,暗示政府在社会福利供给过程中发挥的主导角色逐渐弱化。罗斯(Rose,1986)[3]认为,社会福利来源于家庭(household)、市场(market)和国家(state)三个部门,一个社会的福利体系由这三个部门的福利多元组合产生。由此拉开了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伊瓦斯(Evers,1990)[4]在罗斯(Rose,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利三角研究范式:组织、价值和社会成员。(市场)经济、国家、家庭分别对应的组织、体现的价值和形成的行动关系如表1所示。伊瓦斯(Evers and Olk,1996)[5]在其后来的研究中又使用了福利四分法,对他在1990年提出的福利三角研究范式予以修正,认为社会福利来源于市场、国家、社区和民间社会四个部门,特别强调民间社会的作用。
奥尔森(Olsson,1993)[6]采用三分法来分析福利国家,即国家、市场和民间社会(如家庭、邻里、志愿组织等)三方。约翰逊(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