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海地区农地生产空间效率机制研究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其非农化建设步伐,但是各地经济建设缺乏分工协作和层次性,甚至地区间存在恶性竞争,导致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非农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农业资源被侵占的数量和利用状况,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农地非农化是农地减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区域土地利用的分工协作和合理布局非农建设的空间布局是提高农地空间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节约程度本身而言就是减少非农经济建设对农地的侵占;另一方面,使得农地流向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的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农地资源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本章就黄淮海地区非农建设和农业用地区间分工协作提高农地空间效率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明确黄淮海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3.1 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有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取向和任务。根据对工业化国家发展进程的分析研究,理论界一般把工业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农业哺育工业、中期的工农自养、后期的工业反哺农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工业化的特征和任务也不同,因此科学地把握黄淮海地区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是正确选择今后一定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着力点,也是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前提。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