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学与学术特色
一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基本概况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简称LSE)建立于1895年,依靠社会主义信仰团体“费边社”的一名支持者所捐赠的20000英镑创建而来,其主要建立者为西德尼·韦伯夫妇。费边社会主义崇尚“宪政民主、和缓渐进”的社会改革,在教育改革方面,提出教育人人平等、教育多元化和教育要为现实服务等教育改良思想[5]。费边社会主义对整个英国的教育体系进行了大范围改革,提倡举办技术教育,创办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是该改革的重要成就。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工业、交通、金融和国际贸易方面发展迅速,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188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英国,英国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工业产值减少,贫穷、失业、养老等问题日益凸显,使经济增速放缓,劳工运动高涨,社会改革的呼声与日俱增。1894年费边社成立,目的是进行和缓的社会改革[5]。1888年西德尼·韦伯在参观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后,被麻省理工学院的建校风格和学术氛围深深地吸引,回到英国后经过与费边社成员格雷厄姆·沃拉斯和萧伯纳商议,决定建立一所在社会科学领域以教育和研究为目的、面向所有劳动阶层开放的夜校。LSE的教育主要针对贫困问题和研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目标是培养出以才华和智慧改变世界的学生。不到20年的发展,LSE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正如曾任伦敦大学校长的诺埃尔·安南所言:当今时代,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