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前景下的英国社会议题
                
              
              2016年,保守党继续在英国执政,但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英国已经历了近十年的经济停滞和财政紧缩,公共服务由于缺乏资金而捉襟见肘,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脱欧公投的结果对政府来说是自苏伊士运河危机以来最大的冲击。梅政府既要应对欧盟国家在留英移民问题上的压力,也要兑现保守党将现在的年净移民数量控制在10万人以下的承诺(现在的年净移民数量大约为30万人)。保守党的社会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自迪斯雷利以来,保守党一直宣称代表全民。从鲍德温到撒切尔的历届保守党首相都将自己描述成“私有财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与工党具有明确阶级立场的政治哲学(代表工人阶级、弱势群体和下层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卡梅伦执政后则试图弱化保守党(代表男性白人有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征,以吸引妇女、同性恋者和少数族裔选民(事实证明效果不错)。[1]到了特雷莎·梅接任首相时,她的经济社会政策将何去何从?面对脱欧前景下英国内外危机的压力,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事实上她既想左转也想右转。向右转的迹象是她在英国脱欧谈判中态度强硬,追求“硬脱欧”并许诺实现移民控制的既定目标。向左转的证据则是许诺重新启用工业复兴政策以振兴英国的工业、约束大公司资本家的贪婪以及继续将英国GDP至少0.7%的份额用于对外援助。[1]
但面对脱欧谈判的不确定结果、英国经济放缓的压力以及社会服务在资金、人员和结构方面捉襟见肘的局面,梅政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勉力而为。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