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识和生态关怀
生态关怀永续发展与东西方简约生活
〔美〕张凤
张凤,美国华文女作家,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岁月﹐难免会有崎岖难行时刻。人类,正承受各式各样的苦,无须抱怨,生命与环境均无常﹐由盛而衰,更是天经地义。人与物平等,救救也将是子孙的地球吧!
如果能预先揭破这眼前之虚幻,能舍就能得的精神值得追求;居住了34年的新英伦地区,长久以来许多用心体味生命的人,能首修其心,他们精神明彻、灵魂彻悟,愈来愈贴近大地,接轨人道。1845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只带了把斧头,到湖畔修建了一间环保小木屋,独居了两年零两个月,以己身所悟出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瓦尔登湖》或译为《湖滨散记》,是19世纪作家哲学家梭罗教化深远且脍炙人口的著作。他以超验主义强调人神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梭罗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书中描绘梭罗回归自然的乡间隐逸生活——若说文学也是生命的诠释,那这就是最好的例子。梭罗的散文、日记和诗集合起来有20册,这些作品概括了他阐述环境史和生态学的发现和方法,对自然书写的影响甚远,同时也奠定了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作品的文风融合了对大自然的关怀、个人体验、象征手法和历史传说,善感敏锐且富饶诗意;作者不但体悟在险恶环境下如何生存,同时也提倡停止浪费、破除迷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