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上下游企业承受不同的成本压力
所属图书: 刘易斯转折点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转折点与宏观经济周期

在显示出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迹象后,从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又一轮宏观调控时期。既有别于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又不同于典型的新古典式的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个特殊转折期间,宏观经济周期有其特殊性,相应的政策手段运用也应该具有新的特色。刘易斯转折点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周期,既是新的阶段性问题的大展示,也是对政府调控能力和政策的一个考验。

在2008年“两会”期间,《金融时报》的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中国是否打算放缓经济的增长,甚至冒增加失业的风险,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温总理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经济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解决大约一千万的就业人口问题,还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这种寻求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平衡的努力,在宏观经济学中,被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概括为一条曲线,表现为一个在两者之间的替代抉择关系(英文中叫trade-off)。值得注意的是,温总理的这段话没有被翻译为“替代抉择”,而是被直译为“平衡”(balance)。诚然,替代抉择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译员未必习惯使用之,但是,选择平衡这个用语,实际上更反映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不是要在非此即彼的条件下,选择到底是要多一点通货膨胀,少一点失业,还是多一点失业,少一点通货膨胀,而是要达到尽可能好的平衡。

这个平衡有可能达到吗?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不同时期的美